全球货币战获认可 G20“事实上”支持货币贬值刺激经济

昨日召开的G20会议释放了支持为提振全球经济实行货币大宽松的强烈信号。《华尔街日报》报道认为,这事实上是支持将货币贬值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工具。

按传统观念,某国允许本币贬值可能伤害其他国家,货币贬值会招致别国批评指责,挑起货币战。但近几个月全球主要央行纷纷采取激进的宽松行动:去年12月,日本央行宣布将基础货币的货币刺激目标加大至80万亿日元;今年1月,欧洲央行决定从3月起启动每月购买600亿欧元的QE项目;今年一个多月来全球13家央行降息。

上述报道认为,昨日G20会上,与会财长和央行行长对这类行动的支持与传统观念相左,体现了他们对全球多数经济体的担忧。他们担心,假如央行不果断注入流动性,许多经济体可能深陷低增长的泥沼无法自拔。这也意味着,他们虽然没有言明,却也承认,依赖短期支出和其他短暂刺激的主要经济体推行长期结构性改革未获成功。

上述报道援引麻省理工学院(MIT)斯隆管理学院教授Simon Johnson的观点称,G20财长说货币贬值对全体有利,看来是试图减少对竞争性贬值的紧张情绪。该报道还援引一位G20高官表态称:

“如果大规模运用货币政策,无疑将导致货币贬值。这种推动生产的贬值以国际标准看可接受。”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七年来,G20仍在竭力寻找重振经济的良方。而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经济体正在改变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下滑速度超出预期。去年中国GDP同比增长7.4%,创24年来新低。

去年12月,IMF预计,国际油价暴跌将拉动2015年全球GDP增长提高0.3-0.7个百分点,即便如此,IMF的2015年全球经济预期增速也只有4.1%-4.5%。上月,IMF又在最新的展望报告中将2015年与2016年的预期全球增长率分别下调为3.5%和3.7%。而四年前,IMF还预计,到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将达到4.8%。

在上述IMF上月报告中,美国是唯一一个IMF将增长预测值上调的主要经济体。本月初,美国财长Jack Lew在国会听证会的证词中透露了对全球经济整体形势的担忧。他认为,美国经济已可以自行持续发展,但其他国家需要更努力刺激需求,不可能仅依靠美国拉动全球经济。

另一方面,在去年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特别是国际油价暴跌的推动下,中国通胀下行的问题更加突出。

昨日稍早中国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CPI同比增长0.8%,较前月1.5%的增速大幅下滑,创2009年11月以来新低。华尔街见闻发布的瑞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观点称,考虑到当前国内需求疲软、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以及产能过剩等背景之下,今年通缩风险非常值得重视。

沈建光预计,今年全年中国CPI涨幅或在1.6%左右,虽然这仍难言通缩,但对于面临实际利率过高制造业而言不利。他认为,未来中国央行采取更多措施以保持货币政策中性无可厚非,甚至一系列降准降息措施——如三次降息、五次降准也必不可少。

下图可见中国CPI同比增长变化。

CPI,中国人民银行,通胀,通缩

英国《金融时报》下图展示了美国CPI和不计能源的核心CPI同比增长变化,今明两年预期值以国际油价每桶50美元为基准预测。

通胀,CPI,通缩,货币战,美元,美联储

《金融时报》下图展示了欧元区CPI和不计能源的核心CPI同比增长变化,今明两年预期值以国际油价每桶50美元为基准预测。

通胀,CPI,通缩,货币战,欧元,欧洲央行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邮件联系:zhanmaohuanleg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