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汽车制造商引领供应商进入中国

在来自英国考文垂的40名工程师帮助下,一家中国公司昨日开启了世界最大的冲压生产线之一,生产大型汽车部件。

私有制造企业山东永泰(Shandong Yongtai)将利用英国考普莱公司(Covpress)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后者是它在2013年收购的一家位于英国西米德兰兹(West Midlands)的精密金属冲压公司,已有百年历史。

这场联姻已经改变了考普莱的命运,带来了新的投资,雇员人数增加了近50%。在被收购后的两年时间里,该公司营业额已增加70%。

考普莱位于中国山东的工厂3月份投产之后,每年可生产价值15亿英镑的冲压件,是其英国工厂的10倍多。

联名首席执行官、持有考普莱30%股份的大股东基特•哈利迪(Kit Halliday)表示,该公司如今可以为所有大型汽车制造商的全球生产线供应产品。

他说:“如果永泰只想供应中国汽车制造商,他们不用收购我们就能做到。但我们为他们带来了新的机会。”

双方的合作只是中方对英国汽车业兴趣日益浓厚的最新例证。

已有4家中国大型汽车制造商在英国设立了生产线或研发中心。上汽(Shanghai Automotive)、长安(Changan)和力帆(Lifan)都在英国设有技术中心或与英国的技术中心达成了合作,沃尔沃(Volvo)品牌的所有者吉利(Geely)则在2013年收购英国锰铜控股公司(Manganese Bronze)之后,生产著名的黑色伦敦出租车。

英国汽车市场销量正处于创纪录水平,生产的85%车辆用于出口。然而,缺乏合适的本土供应商意味着,制造商所用零件的进口率为60%左右(以价值计),而德国的这个数字为30%。

跨国汽车制造商表示,他们愿意增加在英国本土采购零部件的比重。

英国汽车制造贸易协会(SMMT)去年11月估计,如果愿意进行必要的投资,英国供应链企业能获得价值50亿英镑的新商业机会。

目前,跨国汽车制造商从英国供应商那里采购金额在110亿英镑左右,但专业服务公司毕马威(KPMG) 2012年的一份报告显示,这个数字到2016年可能翻番。

但英国供应链企业往往是家族企业,它们厌恶风险,规模也远远小于德国同行,平均雇员人数为30人,而德国的这个数字为180人。

近几十年来,英国供应链还出现了“空心化”,许多冲压厂倒闭,一些关键的产能丧失。

毕马威合伙人、上述有关英国汽车供应链的报告的作者约翰•李奇(John Leech)表示,零部件制造商必须走向国际才能生存下去。

李奇表示,很大一部分推动力来自捷豹路虎(Jaguar Land Rover)这样的企业,它们在英国有规模很大的生产线,但现在也在中国通过合资企业为中国本土市场生产汽车。李奇说:“像捷豹路虎这样的企业面临的选择是,寻找一家中国本土供应商,或者说服他们的英国供应商跟随他们进军中国。”

伯明翰零部件供应商Sertec在中国有一间不大的合同工具制造厂,据悉正考虑设立制造生产线,供应捷豹路虎。

Sertec首席执行官格兰特•亚当斯(Grant Adams)表示:“零部件采购本地化率的规定,意味着我们必须在当地设厂。”

随着零部件采购变得更加国际化,面向汽车工具制造的软件开发商Delcam早已走向全球。

Delcam营销总监彼得•迪金(Peter Dickin)说:“汽车在哪里制造对我们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无论汽车制造企业或零部件企业在中国、英国、美国、巴西还是墨西哥,我们都能做它们的供应商。基本上制造商去哪里,我们就跟去哪里。”

译者/阑天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邮件联系:zhanmaohuanlege#163.com